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电子元器件 向核心技术进发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04-3-4 9:22:34 阅读:2240次 【字体:

一位业界专家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说:“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能为公司的扩展计划提供资金,并形成规模效益。但资本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深圳来说,最为明显的就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尤其是电子元器件。”核心技术缺失,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由来已久的现实问题。
    原因来自于多方面,问题涉及上游的设计、中端的代工及封装测试等整个产业链。正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鹏所介绍的:“设计环节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上游,技术含量最高。但目前国内排名前10位的集成电路企业仍以封装为主,随着国内众多生产线的上马,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规模也将加大。而国内集成电路的设计企业数量虽然达到400家,但是前10位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收入综合只有7.67亿元,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核心技术的根本在于人才。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核心技术人才还主要是靠引进。专家表示,上海国际元器件行业的研发中心90%以上的工程师是中国人,这说明中国不缺少核心技术人才,只是核心技术人才都被国外企业挖走了。而受雇于国外企业,对于真正核心层面的技术,中国工程师还是接触不到的。
    虽然历经五年,“星光中国芯工程”终于达到了国际水准,“中国芯” 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第一次成功打入并占据了国际市场,突破了全球销售1000万枚的数量。产品也被广泛应用在电脑视频、视频摄像、智能监控、彩信手机等多种行业,并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NEC、联想、波导、同方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中国芯”打破了外商垄断芯片的局面,但专家认为,虽然所谓的“中国芯”的群体突破,这仅表明我国芯片设计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芯片研发上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但离真正的高端技术还有着3-5年的距离。而且,目前我国信息产业所需求的集成电路芯片80%还是依靠进口。
    与核心技术缺失相对应的却是巨大的市场。分析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元器件市场需求将达3000亿美元,约占世界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15%,年均增长率10%左右。国内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约3000亿元,占国内电子产品市场的18%-20%。如何从3000亿的市场大“蛋糕”中多分得一块,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就显得息息相关。WI-FI联盟之所以威胁芯片禁运,也是因为人家掌握了核心技术。
    在高科技产业,是技术出“财权”,缺少核心技术,成为国外加工厂的命运将不可避免。替国外企业加工,收取加工费,虽然也可以赚得不错的利润,但从长远看来,行业正在的整体复苏,越来越多的国外代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代工市场竞争将加剧,如果仍满足于加工的处境,所得只会越来越少。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能带来多大的“钱”景,从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电脑芯片可降价至20~35美元的消息中可以看出。芯片降价可使台式电脑价格降至200~250美元左右,电脑这种价格的核算成本为:材料约占5%,加工约3%,行销管理12%,70%是需支付给各公司的生产授权费、权利金、知识财产费,只剩下10%的生产利润。如果可以采用我国自主的标准,那么就可节省下70%的知识产权费。而这种价格的中文电脑,正符合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这是从市场的角度再次替核心技术算的一笔帐。
    我国代工企业迎战2004
    去年8英寸厂总产能超过13万片/月
  “在1999年之前,我们仅有华虹NEC一家8英寸晶圆厂,而截止到2003年年底,我们已经有四家正在经营的8英寸代工企业,他们总的月产能已经超过13万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这四家企业分别是华虹NEC、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及和舰科技。
    在这四家企业中,中芯国际扩充产能的速度令业界叹为观止。其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到去年底,中芯国际上海三家工厂的产能已达每月近6万片。但消息人士表示,三个厂的实际总产能已经达到每月8万片。此外,它在去年12月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的8英寸工厂,该工厂产能在2万片以上,目前中芯国际正在对其工艺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改造,计划将工艺技术从0.35微米提升至0.18微米。在北京,中芯国际正在兴建一条12英寸引导线和一条8英寸铜互连生产线,预计这两条线的月产能到2005年第一季度可达5万片。而据中芯国际的员工介绍,在总裁张汝京的规划蓝图中,未来还有七、八、九厂。中芯国际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其销售额为3.65亿美元,并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扭亏为盈,该季度的利润为1000万美元。
    另一家骨干企业华虹NEC到去年底的月产能已超过3万片,其计划2004年将产能进一步扩大至每月4万片以上。去年,其销售额为15.61亿元人民币,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下半年有望赢利。此外,宏力半导体也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试产,目前月产能达到1万片。而建在长江三角地区的另一家8英寸工厂——苏州和舰科技目前的月产能为1万片。
    据报道,去年全球代工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而中国是这一地区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也有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芯片制造业折合8英寸硅片计算,总的月产能达到750万片,我国芯片制造业就像一位业内人士形容的那样,仍是全球
IC池塘中的一条小鱼。
    2004年代工市场前景明朗
    2004年被认为是“硅周期”中的增长年,对于我国代工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为此,2003年我国代工企业一直从产能、工艺等方面做“跳跃”前的起跑准备。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球半导体业已经复苏,销售额比2002年增长了17%,达到2080亿美元。而各大调研机构普遍预测2004年的增长率将在20%左右。与此同时,集成器件制造商(IDM)的制造外包量将会持续增加,全球代工业的生意将比2003年增长22%,达到140亿美元。
    在市场增长的大环境下,虽然目前我国的代工企业无论从产能上还是从工艺水平上来讲,都无法与世界上领先的代工大腕竞争,但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我国是全球重要的信息产品生产大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将敦促集成器件制造商们把部分制造业务外包给我国代工企业。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3037号南光捷佳大厦2724

  • Co. ADD: Room 2724,Nanguang Jiejia Building, Shennan Middle Road Futian District,Shenzhen of China

  • 电话总机:+86-755-83986181

  • http://www.forlandgroup.com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粤ICP备10066195号